Wednesday, 14 December 2016

跳tone的人生

最近的经历真的太奇妙了,让我一直有灵感写文章(啊哈哈哈)
2个星期前的一个昏昏沉沉的下午,我到了理发店把长发剪掉了,也许是我说明能力差了,头发被剪丑了,算了。第二天去上班,很多同事一看到我都很惊讶问我一堆问题:“做么剪头发?失恋了吗?想换造型?天气很热是吧?” 这些问题回到到最后,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要剪头发了,也许是纯粹跳了一下tone?
当年选修大学,我挑了心理学,家人亲戚朋友都很担忧,毕竟那年代心理学很冷门,冷门到我妈用“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科系”来形容。接下来就是很多的负面信息出现:“心理学将来找不工作的” “心理学都不懂学什么的” “不如修account 当个文员也不错” 诸如此类的。可是当年我毅然报了心理学科系,问我清楚科系是学什么的吗?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我会喜欢,结果我真的很爱。当年会这么敢选?也许只是跳了一下tone?
从小到大许多人都觉得我们家很怪,人人都信奉佛教或道教,我们是天主教。人人都为孩子选择政府办的中学,我们家选了独中。不是我们家爱特出,也许只是跳了一下tone,想衷于自己的眼光和选择一次!
今天上课放学后,同学A抱怨说刚刚有人说他母校的“坏话” 他觉得很不舒服,心情很不好。我异常冷静听他说完抱怨甚至出言伤害我的母校,换做是去年的我大概一巴掌盖过去了。但当时的我在想没必要为了没有正确答案或是未知数的事情去争论甚至伤害一段交情。就好像几年前有人问过我,为何那些极端分子伤害我们宗教的教堂,圣像,甚至杀害信徒,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信徒只是在做祈祷,而不是拿起武器抗争?许多人认为不出言维护自己的学校/信仰 应视为不孝不义。对我而言没有必要经常为了一些议题争论不休到伤害彼此,与其伤害,也无需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伤心,把这些力量化作建设,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至少这是我这个人生经常跳tone的人今天所坚信的。


Wednesday, 7 December 2016

不明白

学期结束前几个月,我班的孩子与某个科任老师起了冲突,当时双方都有错,我先让孩子们跟老师道了歉,但是老师却一直没有跟孩子们低头。终于有一次其中一女孩很生气站起来问了我:“为什么学生犯错就必须道歉,而老师犯错就可以不道歉?” 我当了真的懵了,我纠结了很久没法回答她,后来也用“解决事情要寻求正确管道,不可正面冲突”忽悠过去了。但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我也实在没办法很好地去回答那个“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也真有许多不明白的事。
后来几个月后,学期临结束前,校内又爆发了一件事,引起许多校友老师不满学校的政策,而我是其中一人。而我本人活跃于社交网站,经常就会在上面写一些我的情绪宣泄,很多时候身边的人有的明示,有的暗示,有的背后放箭式地去提醒我要警言慎行,不然惹祸上身。我很多时候真的会乖听话,收身养性几天,然后暴躁脾性又会回来了。随着人生历练多了,多了许多经验,几分成熟,更多的是无奈和不明白。小时候,国家和家庭都很努力地教会我们说话,教学我们读书识字;但原来关键时候我们必须是闭上嘴,蒙上眼,盖起耳朵当个愚笨的路人。某些政党人物被判一些“罪名”而入狱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这些“路人”,现在的我总算明白那些为正义一直在奋斗的人是多么勇敢,而他们的举动得不到同仁支持的时候是有多无奈和难过。奈何很多时候,为了饭碗,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放下了面子,放弃了勇敢,继续在黑暗势力下委曲求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不明白

今天在车上你说的那番话,也许是我多心但我觉得或多或少你是想说给我听的,如果是,感谢你用了那么婉转的方式跟我说了那番话,比起一年前那个肆无惮忌出口伤人的你,今天的你更显成熟,也许你说得对,换个角度思考,人生历练还不够的时候,别随意去伤害那些曾经有恩于我们的人事物。这世界真的有太多的不明白,我不明白为何为正义说话的人要受到伤害,我不明白为何作恶的人可以继续逍遥生活,我不明白...








Wednesday, 16 November 2016

灰点点

今天午餐的时候,跟一个平时不怎么熟的同事聊天
我:我刚刚去代课,发现你班上的某某同学长得很可爱也,他平时表现如何?
他:哈哈,可爱啊?上学期被记2次警告,下学期1次警告咯,你觉得如何?
我当时脑袋当机,接不上话,他那番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

华人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西方长辈总是把赞美的话挂在嘴边,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也可以赞美一番。相反华人社会常把指责与纠正的话挂在嘴边而忘了赞美。3个警告记录在我班算是小菜一碟,我班上孩子们的“犯罪记录”已经多到我数不清,我一整年为他们跑训导处的记录已经超越了我中学6年进出训导处的次数了。即便如此,不停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点上,累坏了自己也无助于孩子们的成就。何不花时间去发现孩子的长处?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叫《你很特别》说了镇上的人会给优秀的人贴上金色星星,给表现差的人贴上灰点点。我今年不知道算幸运还是倒霉,校方安排我成为预备班的班导师,我没有选择,因为在我眼前的37个宝贝身上都是灰点点,有的成绩低落,有的行为问题,有的家庭离异,有的爱霸凌,有的是霸凌受害者等等。甚至还在因为许许多多的纪律问题,不停地增加身上的灰点点。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亮点,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也许没有伟大到可以除掉他们身上的灰点点,但我想至少今年给他们也贴上一金色星星。也许如故事的结尾,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我渐渐发现眼前这群身上满是灰点点的孩子有的跑步挺厉害的,有的打球厉害,有的打扫很厉害,有的写字画画很美...等等。说也神奇,实际上孩子身上依然有许多灰点点,但是随着金色星星的增加,我开始学会去注意与赞美他的金色星星,而不是继续提醒他的灰点点,到最后会发现他们开始减少甚至停止增加自己身上的灰点点了。

所以重点不是孩子身上的灰点点是多还是少,重点在于今日为人师表/长辈的你能接受孩子们身上的灰点点吗?你愿意为他们贴上金色星星吗?



Monday, 5 September 2016

无奇不有之怪兽家长篇

我过去当了7年教会主日学老师,4年间断式小学代课老师,1年8个月中学老师,见得多的固然是学生,但是令我学得多学得快是这些孩子的家长。过去这些经验里,我不敢说自己经验多(因为比起其他同事,我是菜鸟)但是我也算遇过一些比较特别的家长,我整理了把他们归类成以下几种,再调皮地配上一些我当时心里的小剧场。

1. 我孩子永远是对的型:
常见用语:【我孩子在家很乖的,一定是”掺”跟他同车的人】  【是不是老师你没有说清楚】【我的孩子考不好应该是不喜欢那个老师咯】【我还以为老师你比较有爱心能教好我的孩子】【我问过我的孩子了他说他没打人,可能是对方说谎】


2. 爱比较型:
常见用语:【我的孩子跟第一名差多少分?】【我才没有拿这个孩子跟他的兄弟姐妹作比较!如果他能像姐姐那样好成绩,像哥哥那样自立,我就能放心了】【我听说隔壁班的那个老师没有那么严格】
心里OS:人比人气死人 懂吗!

3. 指导型:
常见用语:【你应该这样,那样教】【我觉得你这样做没有效的!你应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我的孩子比较特别的,你不能用对其他人的方法教他,我想我会给你一片CD是关于如何教很有创意的孩子】
心里OS:我欢迎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如果你把你孩子的问题归咎在老师不会教,那天大地大我相信总会遇到那个你满意的老师的。真的

4. 我很忙型:
常见用语:【我要工作,没空陪孩子】【我要载几个孩子上下课,去补习班,钢琴班,珠心算班,等等,没空检查他的作业的】【我们都很忙,他都跟家中老人家生活,我不懂他晚上有没有出们去乱买东西】【我会尽量抽空陪他,但我很忙的】
心里OS:其实,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你真的没有你说的那么忙的,给孩子的时间多多少少还是有的。

5. 不知道型:
对于以下的问题,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不知道】
a) 你看过孩子的成绩单了吗?--不知道成绩单发了
b)  你孩子成绩退步了许多
c) 你孩子在校外结识了许多男生,甚至约对方来学校会面,你知道这件事吗?
d) 你孩子买了一XX 并带来学校,你知道这件事吗?
e) 你孩子刚才没有进来课室上课,逃课了。
f) 你知道你孩子经常放学了都去哪里吗?
心里OS;什么都不知道,有什么是你知道的?!

6. 悲剧型:
通常这类家长会夸大地形容他的家庭问题,再夸大地形容他有多忙,他有多想帮助孩子却不能的那种无力感。讲完通常后面接一句:老师,希望你可以帮我把我的孩子教好,我希望他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开始形容他理想中的孩子长怎样)
心里OS:我当然会教你的孩子,但是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这是我不能教的呀,再说塑造孩子还得靠家长的努力和配合呀。

7. 口是心非型:
这类家长经常投诉孩子在家的不良行为,例如:沉迷手机,讲粗口,没礼貌,等等等。每次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孩子都是家长的缩影,沉迷手机的孩子有个花大部分时间滑手机的家长;讲粗口的孩子有个很懂粗口的父母;没礼貌的孩子有个很厉害指责老师的家长。

也许我还算幸运还没遇上很凶悍的家长,但是总结上述所有,我只想说我相信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你的爱碍着别人了,甚至碍了孩子的前途,那多半是你爱的方式出问题了,爱的教育 vs 碍的教育 往往一线之差 对家长,教师都是如此
最后,以港剧角色宝欢的名句作为结束:【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会跟着模仿你的美德】

Sunday, 4 September 2016

递剪刀

“我不懂怎样教我的孩子”
“我已经管不了我的孩子了”
这些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应该一点都不陌生,每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给家长拨电话时,家长很常会给予上述的回答。有时我认真想想,家长教育孩子不像老师,孩子不可能像坐在课室里一样乖乖听你说教,而且当老师的有得修读相关科系学习如何教学。但却从来没有大学开班教大家如何为人父母,所以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倘若我将来有幸成为父母,那时我又该如何教育孩子?
昨天,因为我跟我妈得出席一个工作坊,出门前我俩在收拾要带的用具,
妈:“拿剪刀给我”
我拿了一把红色大剪刀递给她,她很快速地接过剪刀继续收拾东西,我却想起了小时候学习递剪刀的那一段经历。你一定觉得奇怪,不过只是递一把剪刀有什么好学的?是的,曾经我的想法也是如此,所以小时候我每一次给我妈递剪刀时,我就拿着刀柄,把刀锋向着她。她就会每次纠正我说给人递锋利的用具时,应该自己握着刀锋把刀柄向着他人。起初,我觉得这根本是多余的,第二次,第三次,我依然是拿着刀柄,刀锋向着她,她也依然每次纠正我。直到有一次,我叫别人给我递剪刀时,对方递剪刀的方式跟我一样,把刀锋向着别人,我顿时明白,为何那么长久以来,我妈总是纠正我递剪刀这么小的事,原来当我们把刀锋向着别人的时候,不但让人不方便,也很容让对方受伤。然而,小时候只想着要自己容易拿,自己方便,从不考虑对方怎么样。
去年同为老师的同事给我说了一句话,教育不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上的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我妈不是读书特别多的人,她也不像我如此长气能说许多有的没的道理,但她简单地纠正我递剪刀的方式其实就是在教我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这几个大字不正是如今孩子们缺乏的吗?现今科技发达,孩子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资讯,他们已经不缺课本上的知识,缺的反而是生活知识,人情世故。教育无所不在,陪伴并从生活里的小事去教育孩子,我相信这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这个世上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把此事做好的就是父母,请不要小看你的陪伴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Sunday, 14 August 2016

你为什么要当老师?

这个周末很奇妙,我连续两天被三个不同的人问了同样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当老师?”
A君:“当老师好吗?薪水少,而且现在孩子那么难教,还要给学生气”
嗯,确实,在马来西亚尤其独中老师薪水确实低,孩子也确实难教,教不好还要面对部门,家长给予的压力。
B君:“当老师好吗?生活圈子那么小,你要怎样交男朋友,难道找男老师当老公啊?”
嗯,确实当老师的生活圈子很小,尤其我们这种不大不小的学校,同事来来去去就那百多个,男的更是稀有动物
C君:“当老师好吗?你还这么年轻就要被关在一个学校里面,你这个年纪应该出去闯闯看看不同的世面,体验一下人生啊”
嗯,确实当老师生活会很枯燥,上班对着学生,同事,家长;下班了好运的可以出去逛逛,不好运的还要搬一堆作业卷子回家苦改。

后来我在回家途中,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今晚就去打一封辞职信然后从此踏上所谓的体验人生之旅?“你为什么当老师,当老师好吗?” 这个问题其实就像你在问我“你碗里的食物好吃吗?”一样,好不好吃;当老师好不好大概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每件事都必须把优缺点都看得这么清楚,老师这行业可以从此消失了。当老师在外人的眼里确实不是一份好的职业,我曾经也这么认为,我大学这么苦就为了这丁点薪水和这些臭小孩?但是当你一个孩子在你面前哭着对你说:”老师,我能感受到你很用心,我很没用辜负你的苦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又或者你看到你的父亲很骄傲地跟他的朋友说:“我的女儿是独中老师”。再或者当你看到以前被你教过的学生正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偶尔还会来报他拿高分的喜讯。每次想到这些就会忘了薪水少,圈子小,生活枯燥
所以:
我为什么要当老师?
答案我也不知道
上图是我离开培才之前 孩子们送给我的 我都把它们放在我房间里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 有事没事就会看看这些卡片 想想这些孩子现在过得好吗 顺便想想自己当年是如何误入教师这行业的

Friday, 24 June 2016

人生百态--交际这回事

以前常听长辈们说步入社会工作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现在正式出来工作刚好满1年半,真的领悟了不少人生百态,或者可以说经一事长一智。
刚回母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对我投以异样的眼光,估计是在想这个没有什么印象的郑美怡怎么会回来教书?确实教过我的老师都知道,我在班上不发言,也鲜少私下去找老师聊天,就是一个独来独往读死书的怪学生。当初选大学科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改掉这样的自己,我希望自己可以大胆在群众前说话,我希望自己可以大胆去交友而不是老是坐在一边等别人来认识我。误打误撞给我选上了美国课程,里面很多需要我们去报告,讨论的环节,胆量渐渐建立起来,人也变得敢说话,甚至是爱说话。我以为这些都是好事,我的交际从此一帆风顺,但并非如此..
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朋友本来就是【合则来,不合则去】,我一直到去年都非常不认同这句话,我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只是交情深浅度不同而已。经历这一年半的“磨练” 我还是投降于这句话了。为了去迎合不同的人,我往往需要去扮演他们所期待看到的角色,例如说某人不赞同某件事,为了跟他有话题我逼自己跟他一起持有相同的观点。搞到最后,在别人眼中我成了八面玲珑的人,而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开始变得人云亦云,为了让自己融入某个圈子,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甚至违背自己原则的事。一年半过去了,我却越来越不认识自己。这样的事自己曾经跟交心的前辈分享过,得到的回应也各持所见。有人说社会工作本来就这样,很难保持自我,不融入特定的圈子,自己就会被排挤,做起事情来处处碰钉子,反正大家都只是同事,何必认真。有的人又说,做自己最重要,何必为难自己到最后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
最近确实有跟一些同事相处上碰钉子,自己也做了许多(也许是多余的)的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刚才无意间给我看到一个女生写的blog, 里面句句经典,也算是为我解惑了。其中我最喜欢这句:
問題雙方都有問題 但是現在發生這種事情 只能檢討自己 而不是去探討別人的過失】
许多时候我们都习惯花很多时间去探讨别人的过错,别人应该怎样做改正,却鲜少看到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看见了别人眼中的木屑,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大梁。经过这些天的反复思考,我选择做回那个我喜欢的自己,不为迎合别人的自己,对于那些与自己理念不同的人 我会学习放以尊重,而不是去挑你眼中的木屑,或者去改变自己只为迎合/取悦你。而我也深信这世上总有人会愿意与这样的一个我相处,至于那些不喜欢我的人,虽说不能深交但至少我们相敬如宾地相处也不是一件坏事呀 总的来说 人情世故,交际是一门人一辈子都在学的学问。

Sunday, 5 June 2016

教书育人这回事

2016年的第一篇竟然拖到现在才写 我是彻底忘了有这个blog的存在 哈哈哈
我今年有幸当上班导师,而且还是“罕有”的班导师,因为预备班全校只有2班,如此稀有,我也顺理成章成了稀有的班导师。与他们见面前,我做了恶梦,我梦见他们是怪兽在班上欺负我,我还记得我当天是哭醒的。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与他们相处了5个月,才发现他们是天使。转眼间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剩下5个月多,不舍的心情经常都涌上心头。
他们很可爱,一开始对班导师的刻板印象非常深,在他们印象里,班导师应该是手持藤鞭,凶神恶煞最重要是在家长日时在家长面前训斥他们一顿的。除了偶尔的凶神恶煞,我对他们实际上也凶不起来。家长日时也是褒多过贬。所以孩子们以“父母终于不骂我了” 来总结今年的家长日,看起来搞笑但也心酸。他们有些甚至可爱地来问我为何在家长日没有骂他们的?教书育人不就是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擦亮它,让他绽放光彩的吗?我不确定,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我当教师若不计过去当小学的那段,已经有1年5个月,这些日子里很常有前辈来告诉我,对学生必须凶,给他们下马威,让他们怕你,这样就好班控了。我一直有个疑惑,教书育人的目的是要学生怕老师吗?如果今天采访一个孩子为何能专心坐直上课,他回答是因为怕老师,这样的教育算成功还是失败?我还记得去年有个班让我非常头痛,上课氛围确实很差,我讲我的,他们睡他们的,玩他们的。我每天都板着脸进去,用“咆哮式”地上课,他们给我足足骂了7,8个月。结果我累坏了自己,他们也不好过。后来两败俱伤的我们,我也懒得骂他们了,误打误撞给我发现了他们需要别人肯定与鼓励。我不再用骂的,反而是他们做到一个小步骤就称赞鼓励他们,效果大大提升,他们愿意解题了,我也不再像个泼妇。今年有幸继续教他们,他们也给足我面子,甚至上课表现比去年更积极。现在上课我甚至可以在大家解题解累了的时候给他们开开玩笑,愉快地上下课。他们今天肯卖我面子好好上课,是因为我那7,8个月的咆哮所带来的成果吗?我不确定...
我记得师父说过,教书育人到一个境界的时候,有学生会为了你而努力你的科目。今年就有个孩子考试考不好哭着来找我,哭了好一阵子,最后她说了一句“老师,我哭是因为我知道你很用心在教我们,可是我的成绩辜负了你” 即使只有一个孩子这么说,我都觉得自己小有成就了,但我不会自满。因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充满自信且大声地告诉反对我当教师的家人说:教书育人是这个世上最快乐的事。

我也希望有天我的叮咛会成为孩子们的温热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