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June 2016

人生百态--交际这回事

以前常听长辈们说步入社会工作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现在正式出来工作刚好满1年半,真的领悟了不少人生百态,或者可以说经一事长一智。
刚回母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对我投以异样的眼光,估计是在想这个没有什么印象的郑美怡怎么会回来教书?确实教过我的老师都知道,我在班上不发言,也鲜少私下去找老师聊天,就是一个独来独往读死书的怪学生。当初选大学科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改掉这样的自己,我希望自己可以大胆在群众前说话,我希望自己可以大胆去交友而不是老是坐在一边等别人来认识我。误打误撞给我选上了美国课程,里面很多需要我们去报告,讨论的环节,胆量渐渐建立起来,人也变得敢说话,甚至是爱说话。我以为这些都是好事,我的交际从此一帆风顺,但并非如此..
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朋友本来就是【合则来,不合则去】,我一直到去年都非常不认同这句话,我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只是交情深浅度不同而已。经历这一年半的“磨练” 我还是投降于这句话了。为了去迎合不同的人,我往往需要去扮演他们所期待看到的角色,例如说某人不赞同某件事,为了跟他有话题我逼自己跟他一起持有相同的观点。搞到最后,在别人眼中我成了八面玲珑的人,而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开始变得人云亦云,为了让自己融入某个圈子,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甚至违背自己原则的事。一年半过去了,我却越来越不认识自己。这样的事自己曾经跟交心的前辈分享过,得到的回应也各持所见。有人说社会工作本来就这样,很难保持自我,不融入特定的圈子,自己就会被排挤,做起事情来处处碰钉子,反正大家都只是同事,何必认真。有的人又说,做自己最重要,何必为难自己到最后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
最近确实有跟一些同事相处上碰钉子,自己也做了许多(也许是多余的)的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刚才无意间给我看到一个女生写的blog, 里面句句经典,也算是为我解惑了。其中我最喜欢这句:
問題雙方都有問題 但是現在發生這種事情 只能檢討自己 而不是去探討別人的過失】
许多时候我们都习惯花很多时间去探讨别人的过错,别人应该怎样做改正,却鲜少看到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看见了别人眼中的木屑,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大梁。经过这些天的反复思考,我选择做回那个我喜欢的自己,不为迎合别人的自己,对于那些与自己理念不同的人 我会学习放以尊重,而不是去挑你眼中的木屑,或者去改变自己只为迎合/取悦你。而我也深信这世上总有人会愿意与这样的一个我相处,至于那些不喜欢我的人,虽说不能深交但至少我们相敬如宾地相处也不是一件坏事呀 总的来说 人情世故,交际是一门人一辈子都在学的学问。

Sunday, 5 June 2016

教书育人这回事

2016年的第一篇竟然拖到现在才写 我是彻底忘了有这个blog的存在 哈哈哈
我今年有幸当上班导师,而且还是“罕有”的班导师,因为预备班全校只有2班,如此稀有,我也顺理成章成了稀有的班导师。与他们见面前,我做了恶梦,我梦见他们是怪兽在班上欺负我,我还记得我当天是哭醒的。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与他们相处了5个月,才发现他们是天使。转眼间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剩下5个月多,不舍的心情经常都涌上心头。
他们很可爱,一开始对班导师的刻板印象非常深,在他们印象里,班导师应该是手持藤鞭,凶神恶煞最重要是在家长日时在家长面前训斥他们一顿的。除了偶尔的凶神恶煞,我对他们实际上也凶不起来。家长日时也是褒多过贬。所以孩子们以“父母终于不骂我了” 来总结今年的家长日,看起来搞笑但也心酸。他们有些甚至可爱地来问我为何在家长日没有骂他们的?教书育人不就是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擦亮它,让他绽放光彩的吗?我不确定,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我当教师若不计过去当小学的那段,已经有1年5个月,这些日子里很常有前辈来告诉我,对学生必须凶,给他们下马威,让他们怕你,这样就好班控了。我一直有个疑惑,教书育人的目的是要学生怕老师吗?如果今天采访一个孩子为何能专心坐直上课,他回答是因为怕老师,这样的教育算成功还是失败?我还记得去年有个班让我非常头痛,上课氛围确实很差,我讲我的,他们睡他们的,玩他们的。我每天都板着脸进去,用“咆哮式”地上课,他们给我足足骂了7,8个月。结果我累坏了自己,他们也不好过。后来两败俱伤的我们,我也懒得骂他们了,误打误撞给我发现了他们需要别人肯定与鼓励。我不再用骂的,反而是他们做到一个小步骤就称赞鼓励他们,效果大大提升,他们愿意解题了,我也不再像个泼妇。今年有幸继续教他们,他们也给足我面子,甚至上课表现比去年更积极。现在上课我甚至可以在大家解题解累了的时候给他们开开玩笑,愉快地上下课。他们今天肯卖我面子好好上课,是因为我那7,8个月的咆哮所带来的成果吗?我不确定...
我记得师父说过,教书育人到一个境界的时候,有学生会为了你而努力你的科目。今年就有个孩子考试考不好哭着来找我,哭了好一阵子,最后她说了一句“老师,我哭是因为我知道你很用心在教我们,可是我的成绩辜负了你” 即使只有一个孩子这么说,我都觉得自己小有成就了,但我不会自满。因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充满自信且大声地告诉反对我当教师的家人说:教书育人是这个世上最快乐的事。

我也希望有天我的叮咛会成为孩子们的温热咖啡